在全球范围内,心肌梗和脑卒中一直是致心血管疾病热门话题。然而,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另一位“隐形”——静脉血栓栓塞症(VTE). 这种疾病发病过程隐匿,发展迅速,并具有高致风险.
作为全国VTE防治中心优秀单位,上海市第十医院与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森亿智能合作,于2018年发布了“基于AIVTE智能化及辅助诊疗系统”. 该系统不仅成入选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项目,还入围了上海市智慧医疗专题课题和国家卫健委2019医疗健康AI应用落地TOP30最佳案例奖.
我们身处医院之中,却对这个“隐形”所潜藏危害一无所知。有些人长途旅行后刚一下飞机就突然眼前一黑,失去了知觉;还有些人因为摔断了腿,躺在床上几天竟然引发了严重抢救情况。所有这些情况背后,都隐藏着静脉血栓栓塞症,简单来说,就是血管被堵塞了。
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地形成血块,最常见于下肢深静脉,也被称为深静脉血栓. 血块形成通常没有明显症状,偶尔会出现疼痛和下肢肿胀情况. 一旦血块脱落,它就会进入血液循环,可能导致血管完全或部分堵塞. 如果血块进入肺动脉造成堵塞,就会引发严重心肺问题,VTE一体化管理系统形成致命肺栓塞. 统计数据显示,术后VTE发病率非常高. 在临床实践中,老年患者、肿瘤病人、骨科手术病人、肺血管疾病患者以及重症监护室患者被认定为“中高危”人群概率较大. 据统计,高达60%VTE病例发生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。因此,开展VTE预防和治疗是确保医疗质量安全、预防住院期间亡重要乃至首要任务.
“静脉血栓栓塞是可以预防和控制。只要能够早期识别、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,亡率就会明显下降,这需要进行规范化院内管理. ” 十院医务处处长芳说道。
为了提高VTE早期识别率,上海市第十医院采取了一系列防治举措. 2018年,国家卫健委启动了“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”,该院作为优秀项目成员单位之一,结合自身特点总结出了一套VTE防治一体化模式. 芳介绍,医院与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展开深度合作,引入人工智能技术,构建了VTE风险模型并了VTE辅助决策系统,有效提升了医院整体VTE防治水平.
这套AI系统最早在骨科试点应用,VTE一体化管理系统后来在全院范围内推广使用,目前已经发展到了3.0版. 这套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患者年龄、体重指数和化验指标等项目,避免了护理人员重复劳动,从而节约了时间. 骨科护士长田梅梅表示,VTE一体化管理系统曾经有一位55岁女病人因半月板损伤入院,经过AI系统评估后得分为3分,而人工评分只有2分,这种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风险程度,并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。
通过上海市第十医院努力,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和辅助诊疗VTE,取得了显著成果. 这不仅提高了医院VTE防治水平,还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可借鉴经验。静脉血栓栓塞症这个“隐形”不再神秘,人们对其认知和预防意识也逐渐提高. 我们相信,在不久将来,这种疾病致风险将会大大降低,患者生命质量也会得到极大改善.
参考文章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68905959501067113&wfr=spider&for=pc.